上半场4-0领先霍芬海姆,拜仁这场胜利据说足以纪念建队120周年。
最终却意外被极端粉丝破坏,导致正常比赛两次长时间中断。 双方球员甚至懒洋洋地将球传给对方,直到最后。
相信拜仁球员和俱乐部高层昨晚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至于极端球迷的动机,无非就是德甲多年来备受争议的话题“50+1”。
粗俗、极端的球迷甚至在现场举着写满脏话的横幅辱骂对方球队和投资者。
先把这些混蛋放在一边,为什么“50+1”会成为事件的导火索呢?
什么是“50+1”?
众所周知,每个俱乐部都有自己的会员组织。
“50+1”实际上是指粉丝拥有一半以上的投票权,而不是真正超过51%的投票权;
其次德甲降级规则,这项政策仅对职业球队有效德甲降级规则,即德甲和德甲2俱乐部;
最终,并不是所有球迷都有投票权,而是那些成为俱乐部会员的人。
简单来说,球迷会员组织可以干预俱乐部的财务销售等事务,但花钱投资的商人却没有实权。
如果你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想投资一家德甲俱乐部德甲降级规则,你可以获得50%的股权。 但很抱歉,你的话不算数。
这不是商业,这是慈善。
但粉丝们当然不这么认为。 真正的权力掌握在他们手中,球迷有很强的责任感。
热爱足球的球迷不会同意把自己的信仰交给资本家去踢球、闹腾。
球迷们认为这是为了保证足球的美丽。
因此,下文提及该条款的例子很少。
投资者什么时候才有发言权? 连续 20 年以上投资同一德甲或德甲 2 俱乐部。
可想而知,想要规避“50+1”政策是多么困难。 因此,一些投资者正在寻找其他选择。
比如霍芬海姆俱乐部昨晚就遭到了拜仁极端球迷的侮辱。 该俱乐部的投资人是当地企业家Hope。
正是因为霍普近年来近乎信仰的投入,霍芬海姆才从绰号“霍村”的C级连续三度跃升至德甲联赛。
霍普什么时候开始投资俱乐部的? 1989年。
2008年霍芬海姆升入德甲时,俱乐部必须遵守“50+1”政策,这意味着霍芬海姆的实权必须划分给会员组织。
我们应该保留希望还是留在德甲?
成员们做出的选择是留在德甲,而一些球迷叛逃,迫使霍普放弃了大部分实权。
失意的Hope不得不削减投资,但霍村球迷一定要庆幸Hope是一位有信仰的球员。
尽管霍普手里只掌握着49%的决策权,但他并没有放弃对俱乐部的支持,仍然为俱乐部花了很多钱。
霍普现在持有俱乐部96%的股份,但他的决策权保持不变。 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受到拜仁极端球迷的谩骂和诽谤,他们认为霍普和霍芬海姆踢的是金币足球。
顺便说一句,这也是莱比锡如此被德国球迷讨厌的原因。
“50+1”存在的合理性
确实,德甲联赛从一开始的自我标签就是“纯粹足球”。 在席卷欧洲大陆的金币足球潮流中,唯有德甲联赛多年来表现相对稳定。
“50+1”政策虽然限制了俱乐部的利润和野心,但也有助于整个联赛建立平衡的财务环境。
最好的例子就是德甲联赛多年来没有任何俱乐部像意甲的帕尔马那样因为财务问题而降级或被迫解散。
再比如沙尔克04,一家仗势欺人的著名俱乐部。 队内培养的优秀球员连年被其他俱乐部免费签走。
不过,得益于“50+1”政策,这种持续的免签并没有影响俱乐部在德甲的地位。
门兴格拉德巴赫和多特蒙德都面临破产边缘。 幸运的是,他们有“50+1”的政策。 他们在没有与其他俱乐部相差太远的情况下成功地拯救了自己,并且近年来表现出色。
那么“50+1”政策好不好呢?
这取决于总体的足球环境。 在2019年拜仁花费8000万欧元签下卢卡斯·埃尔南德斯之前,夏窗的最高竞价者是哈维·马丁内斯,他以4000万欧元买下了。 马丁内斯什么时候加入球队的? 2012年。
△埃尔南德斯从马德里竞技加盟拜仁
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引援翻倍,而且都是后场球员。 拜仁是德甲联赛的顶级球队。 德甲还有谁能在财力上超越拜仁呢?
2018年后,巴萨、巴黎、皇马都曾发生过数笔过亿元的交易。
这也是德甲联赛虽然看上去健康,但纸面实力却始终无法与其他联赛抗衡的原因。
近年来,为了增强实力同时保证财政盈余,拜仁在这个联赛中选择了更多优秀的球员。 毕竟互相争斗更省钱。
在这个循环中,整个联赛环境更像是一个欧洲青训基地:
小俱乐部将球员输送到中级俱乐部,中级俱乐部将球员输送到拜仁,中级俱乐部与拜仁合作将球员输送到其他联赛。
很尴尬。 健康吗? 确实,优秀的年轻人年年产生。
△约维奇从法兰克福加盟皇马
但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非常不稳定。 拜仁近年来在欧冠赛场上未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法兰克福去年在欧联杯上短暂亮相后,立即被各大俱乐部抢购。
因此,德甲要想更加全球化,还是要牺牲球迷的权利,改变“50+1”。 前提是大家都想全球化,敢于得罪德甲球迷。
毕竟,“先生,时代变了。”
/r/(自动识别二维码)